工商联信息第2015年10期
工商联信息
延边州工商联 第10期 2015年12月16日
纪念省工商联成立60周年座谈会及全省工商联工商联系统工作经验交流会在长春召开 12月2日,以“坚定四信,聚力振兴”为主题的纪念省工商联成立60周年座谈会和全省工商联工商联系统工作经验交流会在长春召开,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刚占标,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别胜学出席会议。座谈会上,刚占标代表省委对省工商联60周年华诞表示祝贺,对省工商联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明新形势下省工商联工作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别胜学代表省工商联发言指出,做好工商联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服务体现工商联的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面对新常态要不断探索工作新方法、新途径和新载体,更好地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稳步健康发展。工作经验交流会由吉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周峰主持,九个地市(州)工商联主席、党组书记、副主席以及省工商联机关全体干部参会,各地作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朱虎烈副主席代表延边州工商联参加会议。别胜学主席肯定各地工商联工作的同时提出下一步工作的要求和希望:一是自加压力、主动而为,二是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三是突出重点、合力而为,四是总结探索,创新而为。纪念省工商联成立60周年的书画艺术展同期举行,集中展示省工商联工作成就。
州工商联团组赴韩学习交流 为引导民营企业抓住国家实施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州工商联积极为民营企业搭建国内外交流合作平台,助推工商联会员企业“走出去”。延边州与韩国忠清南道自2002年建立友好交流关系以来,两地企业间有着广泛的经贸联系。为了帮助我州工商联会员企业更好地开展对韩经贸合作,州工商联积极与韩国建立联系。11月23日,应韩国大田商工会所邀请,以州工商联主席(延边商会会长)权贞子为团长的学习访问团一行9人赴韩国开展了为期5天的学习访问交流活动。期间,州工商联与韩国大田商工会所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团组考察韩国忠南大学并聆听忠南大学柳炳胄教授关于企业海外发展及FTA发展契机的专题讲座,拜访忠南北道阴郡守进行座谈交流并走访4户食品加工、化妆品及房地产企,与延边州政府驻首尔代表处相关人员座谈并参观吉林商品展示馆,与中国同胞联合中央会会长等座谈探索在首尔成立延边商会事宜。此次赴韩学习访问活动,不仅与韩国商会和地方政府缔结了友好关系,而且企业间经过洽谈有2个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此行为两国地区间的商会及企业长期交流合作搭建了良好的组织平台。
专题调查研究:
我州民营企业用工难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和建议 “用工难”是越来越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为此州工商联走访5个县市20家典型用工民营企业、4个州级相关部门,与60家企业座谈交流,发放收回80份用工企业调查问卷,专题调研我州民营企业用工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调查显示,当前民企“用工难”制约着我州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需引起高度重视。全州民营企业基本情况及劳动力资源概况。截止目前,全州各类市场主体172293户,其中,私营企业21321户,个体工商户141675户。民营企业占市场主体总量94.6%,是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州总人口约215万,共有劳动力资源约146万(城镇94万,农村45万,外籍劳动力7万)。全州民营经济从业人员约63万,民营企业是解决和扩大社会就业创业的重要渠道。我州民营企业用工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社会用工贵致企业用工成本上升。我州一般体力劳动工资每人2000元/月以上,经济发展好的县(市)2500元/月左右,技术工种工资在3000元/月以上,在全省九个市(州)中劳动力工资水平处上游,我州用工成本相对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偏高。二是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难招。民营企业员工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大部分员工是高中以下学历,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不到20%,甚至有些企业不足5%。企业行政文秘、财务人员难招,专业技术工人严重短缺,高端研发、管理人才紧缺。三是企业员工年龄偏大,普通工人不好招。一般企业30-40岁员工占30%,30岁以下员工不到10%。年轻劳动力普遍不愿做体力和服务型工人。此外,建筑施工、家政、运输等企业,存在季节性用工短缺现象,尤其春秋两季农忙时节,农特产品等食品加工企业会面临用工荒。四是留人难,企业人员流失严重。我州规模以上企业较少,大多企业相对发达经济地区企业的软硬件条件都较差,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劳动者宁愿外出务工也不愿就近求职,技能型劳动力流动频繁,本地职(技)校毕业生倾向于外地就业。企业培养的骨干会因更高的职业发展或薪酬需求而流失,还有一部分人受“铁饭碗”传统观念影响,在企业发展具备一定能力后选择报考行政或事业单位。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综合分析我州“用工难”依然是结构性矛盾,只有多管齐下,社会统筹才能解决问题。一是进一步落实扶持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落实省州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相关政策,扶持和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失业职工、就业困难人员以及引进稀缺高技能人员等特定人员,发挥好民营企业在吸纳就业方面的主渠道作用。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和优秀事迹,营造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促进项目、资金、人才、经验、爱心的“回归”,推动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新格局。二是进一步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作用。全州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进一步建设种类齐全、功能完善的人力资源市场,为企业和求职人员当好桥梁纽带。充分挖掘劳动力资源,及时掌握企业与劳动者的供需状况,搭建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多方共赢的就业供需服务平台,为用工企业与相应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对接。引进劳动力和人才,加强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访聘,开展劳动力资源外包、人员派遣、人才管理等方面服务,为企业提供灵活、方便、全方位的人力资源服务。积极推进人才市场、职业中介、劳务派遣等劳动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多元化发展,促进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三是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按需培训。整合人社、工信、民政、商务等部门的人才培训资源,构建就业人员技能大培训格局。进一步促进校企联合培训用工,鼓励各类技能培训机构、职业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培训机制,采取“定向”、“定岗”、“订单”等培训方式,按照企业需求开展培训,既能有针对性地提升劳动者的工作技能,也能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四是逐步探索政企联动人才交流机制。探索建立科学人才招聘、派遣及管理机制,综合考虑民营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将政府招聘的部分公益性岗位、大学生助理派送企业服务,扶助企业解决行政文秘、财务等岗位人才短缺问题。同时,针对公开招考行政和事业编制的部分岗位,可设置有企业工作经历者优先等条件,鼓励求职者到企业从业锻炼。
我要留言